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 讓平凡 … ·...

4
壹、導讀 當一無所有時,真的是不幸嗎 ? 在失去親人的家庭,缺乏生活條件的環境中成長,真的是不幸嗎 ?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幸福?看見擁有的多不多,是世俗上的界定,是物質上的衡量。只要有溫 情,再加上一點幽默、樂觀與積極,便足以照亮窮困的空間,讓成長的時間長河時時充滿驚喜與感動。 《世界冠軍丹尼》這書名,讓許多人誤以為主角一定是武功蓋世的高手,或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成功的 勵志故事,再不就是創了什麼偉大的世界紀錄。但出乎意料的故事情節卻非常平凡而簡單,敘述丹尼和 爸爸一起努力完成那世世代代捕捉雉雞的夢想,筆調平實而樸素,沒有神奇寶貝的幫忙、沒有機器怪人 的支援,只有父子相依為命把窮苦變成富有,讓生命因為共同完成想法而肯定彼此、成就彼此。 作者善於經營情節,在現實中有幻想所添增的浪漫,在平凡中有親情所創造的奇特,以及蘊含其中無數 智慧。教師在帶領兒童閱讀時,可就以下幾個面向切入: 一、情感顯現上的欣賞與學習 家人是生命共同體,一起對抗孤獨、對抗貧窮、走出憂傷;家人的想像力與勇氣,則使生活充滿 躍動的快樂與趣味。 這本書最動人的是父子之間濃厚的情感。丹尼母親在他四個月大時便過世了,他和父親住在村外 加油站後面一輛吉普賽人留下的老篷車裡。爸爸靠著修理汽車和為客人加油維生,丹尼每晚躺在 床上,昏黃的煤油燈與火紅的爐火下聽故事,他在故事中感受爸爸的愛與想像,在故事中學習人 生智慧,直到他鼓起勇氣達成夢想。丹尼是一個純真的小孩,爸爸是他從小的玩伴,對他來說爸 爸不只是家人,也是最好的老師,最親密的朋友,擁有這樣特別的情感,讓他們儘管處境艱苦, 卻擁有比任何人更快樂的生活。 作者曾於書中對天下父母說道:「當你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請務必記住—缺乏 生氣的父母是枯燥無味的。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所值得要的,是才智煥發的父母。」當家長們視 養兒育女為責任的同時,是否該有更豐富的創意與彈性的視角去扮演好父母角色,而不至以充裕 的物質企圖填飽孩子永遠空虛的心靈,或被現實所困而充滿抱怨、不耐與委屈。如此或許有一天 孩子會在心裡湧現作者在故事結尾所說:「我一直想努力告訴你的事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毫無 疑問的,我爸爸是所有男孩的爸爸當中,最厲害,也最讓人興奮的爸爸!」 法國哲學家巴舍拉說,家屋意象建立在一種「受庇護」或「渴望在其中受庇護」的原初心理反應, 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 讓平凡生活變得不平凡 | 陳嘉英 103-2 深耕計畫教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Mar-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 讓平凡 … · 的物質企圖填飽孩子永遠空虛的心靈,或被現實所困而充滿抱怨、不耐與委屈。如此或許有一天

壹、導讀

當一無所有時,真的是不幸嗎 ?

在失去親人的家庭,缺乏生活條件的環境中成長,真的是不幸嗎 ?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幸福?看見擁有的多不多,是世俗上的界定,是物質上的衡量。只要有溫

情,再加上一點幽默、樂觀與積極,便足以照亮窮困的空間,讓成長的時間長河時時充滿驚喜與感動。

《世界冠軍丹尼》這書名,讓許多人誤以為主角一定是武功蓋世的高手,或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成功的

勵志故事,再不就是創了什麼偉大的世界紀錄。但出乎意料的故事情節卻非常平凡而簡單,敘述丹尼和

爸爸一起努力完成那世世代代捕捉雉雞的夢想,筆調平實而樸素,沒有神奇寶貝的幫忙、沒有機器怪人

的支援,只有父子相依為命把窮苦變成富有,讓生命因為共同完成想法而肯定彼此、成就彼此。

作者善於經營情節,在現實中有幻想所添增的浪漫,在平凡中有親情所創造的奇特,以及蘊含其中無數

智慧。教師在帶領兒童閱讀時,可就以下幾個面向切入:

一、情感顯現上的欣賞與學習

家人是生命共同體,一起對抗孤獨、對抗貧窮、走出憂傷;家人的想像力與勇氣,則使生活充滿

躍動的快樂與趣味。

這本書最動人的是父子之間濃厚的情感。丹尼母親在他四個月大時便過世了,他和父親住在村外

加油站後面一輛吉普賽人留下的老篷車裡。爸爸靠著修理汽車和為客人加油維生,丹尼每晚躺在

床上,昏黃的煤油燈與火紅的爐火下聽故事,他在故事中感受爸爸的愛與想像,在故事中學習人

生智慧,直到他鼓起勇氣達成夢想。丹尼是一個純真的小孩,爸爸是他從小的玩伴,對他來說爸

爸不只是家人,也是最好的老師,最親密的朋友,擁有這樣特別的情感,讓他們儘管處境艱苦,

卻擁有比任何人更快樂的生活。

作者曾於書中對天下父母說道:「當你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請務必記住—缺乏

生氣的父母是枯燥無味的。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所值得要的,是才智煥發的父母。」當家長們視

養兒育女為責任的同時,是否該有更豐富的創意與彈性的視角去扮演好父母角色,而不至以充裕

的物質企圖填飽孩子永遠空虛的心靈,或被現實所困而充滿抱怨、不耐與委屈。如此或許有一天

孩子會在心裡湧現作者在故事結尾所說:「我一直想努力告訴你的事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毫無

疑問的,我爸爸是所有男孩的爸爸當中,最厲害,也最讓人興奮的爸爸!」

法國哲學家巴舍拉說,家屋意象建立在一種「受庇護」或「渴望在其中受庇護」的原初心理反應,

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讓平凡生活變得不平凡

| 陳嘉英

103-2 深耕計畫教案

Page 2: 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 讓平凡 … · 的物質企圖填飽孩子永遠空虛的心靈,或被現實所困而充滿抱怨、不耐與委屈。如此或許有一天

世界冠軍丹尼 / 深耕計畫教案 103-2

是一個我們可以隨時進去,縮在角落鬧情緒的私密空間。因此,即使在簡陋的屋子,只要有愛便

是最安全而溫暖的港灣。

在這本書裡處處可見父子相依相伴的深情,許多夜晚,爸爸枕邊故事在孩子心目中閃爍神奇的火

花,敘說把噩夢炸碎,把好夢吹孩子房裡的「吹夢巨人」時那輕柔的語調、專注的神情、談起動

物習性時充滿自信專業的眼神,讓丹尼以父親為傲,也讓父子關係亦師亦友,和樂恬然。

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學習

這本書輝煌情節在丹尼因捕捉雉雞而被封世界冠軍。故事敘說丹尼無意間發現爸爸是偷獵者的祕

密,丹尼在父親一次偷獵失敗後,冒險救回了父親,從此父子倆同仇敵愾,誓要與邪惡霸道的林

場主人─維多•黑澤先生對抗到底。在林場主人為了巴結權貴而準備的狩獵日前一晚,丹尼以自

己的機智和勇敢完成一夜之間偷獵 120 隻雉雞的壯舉,成為當之無愧的偷獵世界冠軍。

作者在鋪陳這重要活動時,以數章節來說明丹尼爸爸為什麼偷獵?怎麼偷獵?偷獵之後如何處理

這些獵物?等問題,讓這看似不恰當的作為背後有著追求正義的堅持,因此丹尼爸爸視它為「盜

獵的藝術」。

丹尼懷抱著家族使命的繼承,與同仇敵愾的復仇加入了捕獵計畫,作者於此娓娓分析了盜獵的先

備知識:從了解雉雞習性、觀察地理環境、掌握人事限制、天候條件等情勢,到準備工作一一陳述,

讓兒童得以在閱讀中學習如何規劃,如何審視現況做出最妥善的反應。

捕獵的方法更顯現一代勝過一代,精益求精的創意:先是祖父發明了把葡萄乾穿入馬毛,讓雉雞

吃葡萄乾時,馬毛卡在喉嚨裡而動彈不得的「馬毛定雞術」。接著是爸爸改進的「黏黏帽」,方

法是「在地上挖個小洞,接著把一張紙摺成圓錐狀,尖頭朝下,像個杯子似的插進洞裡。接著在

紙杯層塗上膠水,再放進幾顆葡萄乾」,當雉雞啄食時便會被小紙帽套住而看不見方向,丹尼集

其大成,將安眠藥放入泡杜松子的葡萄乾裡的方法,創造出驚人的高效率。

三、應事態度上的理解與學習

沈從文曾說:「人生是一部大書」,想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太少,總是令人發愁。特別是面對

孩子時,如何解說這人生之書,因此無論是顏之推《顏氏家訓》、司馬光《傳家集》、曾國藩《曾

文正公家書》或是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歷敘音樂的《傅雷家

書》……各自以浸潤博學、哲理與天機,或融合情趣、智慧和學問,乃至描繪藝術的精緻與從容

的意境,字字中見殷殷期勉,句句裡有切切叮嚀。

在這本書裡,丹尼的爸爸於日常生活中,以實際行動教導孩子許多人生至理,如窮困的富足:單

親的家庭可以不必死氣沉沉,不必殘缺遺憾,手巧的丹尼爸爸帶他做天燈、風箏,或者做高蹺、

弓箭,甚至親手做了一輛車子當生日禮物,讚美丹尼是全世界最厲害的五歲修車師,這點點滴滴

都讓丹尼的童年過得開心而有趣。爸爸無微不至的愛,表現在即使上了石膏,依然堅持陪丹尼上

學,更給了丹尼最珍貴的安全感。

正義的勇氣:如史賓賽醫生氣維多 ‧ 黑澤先生的傲慢囂張,而故意磨粗了針頭來整他。面對老師

指責丹尼作弊的冤屈時,爸爸奮力抗辯、當維多 ‧ 黑澤先生鄙視丹尼時,爸爸毫無畏懼地拒絕為

他加油,更以實際行動來破壞他的虛假,老查理 ‧ 金奇司機負責運送、克里斯東太太擔任分送,

都展現出堅持正義、永不妥協的勇氣。

Page 3: 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 讓平凡 … · 的物質企圖填飽孩子永遠空虛的心靈,或被現實所困而充滿抱怨、不耐與委屈。如此或許有一天

世界冠軍丹尼 / 深耕計畫教案 103-2

患難的相助:當丹尼救回落入陷阱的爸爸時,史賓賽醫生鼎力相助,還給了丹尼一個好吃的派,

讓好幾天沒吃飯的他得以飽腹。

仁慈的分享:丹尼家窮,卻從不把捕獲的獵物獨享,而是讓所有人分享,對丹尼不啻是富有價值

的教育,也讓顯現出人性的光輝。

四、文字描述上的悅賞與學習

細膩動人的描述讓閱讀者感受情節背後的溫度與情感,如涓涓細流在內心波動,在這本書中處處

可見熠熠生輝的描述,如刻畫人物形象:「維多 ‧ 黑澤先生是個獲得極大成功的勢利小人,拼著

命想跟他自己認為合適的人們為伍。他身穿花裡胡哨的馬甲,帶著獵犬打獵,還大擺狩獵宴會。

每逢週末,都開著他那輛銀灰色的勞斯萊斯豪華轎車,經過我們的加油站到啤酒廠去。一閃而過

的瞬間,有時我們能夠瞥見方向盤上方那張油亮的酒糟大臉,紅得彷彿火腿似的。由於喝了過量

啤酒,整個大臉鬆鬆軟軟,紫紅紫紅的。」

這段描述鎖定維多 ‧ 黑澤先生的「勢利」、「外型」、「習性」來描繪,取材生活化卻因筆勢既

具體又誇張、既自然又嘲諷,不僅讓維多 ‧ 黑澤先生醜態畢露,也讓丹尼父子狩獵活動成了親痛

仇快的合理行為。

在描述景物上也多處可做為寫作時的參考,如:「湖水在枯草叢裡微微低語,遠處不時傳來一兩

隻小鴨的撲翅聲,使月夜的湖面更顯得孤寂和冷清」、「湖是硬的,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閃爍著美

麗的光澤」、「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欣賞。」

等等。

而景與內心的相映相襯向來是抒情中最常運用,容易的筆法,如丹尼要進入森林救爸爸時,作者

是這樣描寫的:「我仰起頭看,茂密的枝葉好像監獄的屋頂,連一片天空和一顆星星都看不見,

甚麼也看不見。四周的黑暗彷彿變得有了形體,一伸手就能觸摸到。」透過「監獄」營造出即將

進入的森林是多麼恐怖而具威脅性,甚麼都看不見的天空象徵內心微弱的希望,尤其是呼喚爸爸

的聲音在闇黑廣大的森林中渺小微弱:「我細小的聲音迴盪在森林裡,然後漸漸消失。我仔細聆

聽回答,什麼聲音也沒有。」更進一步襯托出內心的恐懼以及渺不可及的期待。

貳、共讀前的討論

一、在正式進入閱讀前,可以和孩子聊聊和父母相處的情景,如「爸爸 ( 或媽媽 ) 平時在家跟你們的

互動是?」、「最喜歡跟爸媽做什麼事?」、「是否曾經和爸媽一起完成某件事?」

二、針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和孩子討論當遇到別人欺侮、冤枉時該如何應對?遇見要處理一個狀

況時,如希望能參加校外教學活動、想得到一輛腳踏車、決定園遊會商品與分工等,讓孩子在閱

讀時觀察與學習書中人物如何面對困境、突破困難,以達到目的。

參、共讀後的討論

一、丹尼住在簡陋的老篷車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覺得他們很窮乏嗎?

二、丹尼的爸爸教導丹尼哪些事情?這些事情帶給丹尼什麼影響?

Page 4: 陪伴兒童在閱讀《世界冠軍丹尼》中, 看見親情與智慧, 讓平凡 … · 的物質企圖填飽孩子永遠空虛的心靈,或被現實所困而充滿抱怨、不耐與委屈。如此或許有一天

世界冠軍丹尼 / 深耕計畫教案 103-2

三、當老師冤枉丹尼時,丹尼的爸爸和他自己如何面對?你認為他們的態度是否恰當?請說說你的看法。

四、為什麼大家都討厭維多 ‧ 黑澤先生?如果你遇見這樣的人會怎麼做?

五、丹尼如何救出父親?這過程中需要哪些能力?

六、丹尼家族為什麼偷獵?你是否認同他們的作為?請說說你的看法。

七、丹尼的祖父、父親和他各以什麼方法偷獵雉雞?這些方法為什麼有效?

八、偷獵之後,丹尼爸爸如何處理這些獵物?從中顯現出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九、你覺得這故事最有趣的是哪些情節?試著分析作者如何描述?

十、你的家族中是否有代代相傳的做事方法?請舉例說明。

肆、給老師的一些閱讀建議

羅德 ‧ 達爾是舉世聞名的作家,善於說故事的他不僅在情節上創造高潮迭起的吸引力,更以淡雅而細膩

的文筆融入諷刺幽默、驚奇趣味,以及濃厚的情感。這本《世界冠軍丹尼》也和《巧克力冒險工廠》、《飛

天巨桃歷險記》一樣都改編成電影或動畫上映,人們甚至將他的生日(九月十三日)訂為「羅德 ‧ 達爾

日」,足見他不言可喻的重要性。

敘寫親子情感與相處之道的書很多,除了故事書,可以補充散文作為映照。如廖玉蕙的〈示愛〉以女兒

的貼心示愛與兒子的直率批評,相互對照,雖然兒子的直言直語也是愛的一種表達,但就母親而言,女

兒的甜言蜜語,隨時出現的卡片,更有窩心的感覺,凸顯親情也必須以表現來經營。

席慕蓉的 〈父親教我的歌〉以感性的筆觸書寫生命中種種動人的心情故事,一首歌唱出蒙古人的文化鄉

愁,也唱出她像鮭魚般歷經千辛萬苦溯源的旅程。

簡媜的〈媽媽送你九樣禮〉則寄託母親對孩子的期盼與叮嚀。每樣禮物都以一個平凡而具體的東西作為

象徵,簡明懇切的文字中,可以感受真摯而深厚的情意。其間穿插與孩子的對話、自己曾走過的歷程與

心得,落實叮囑的道理,從中可見作者寬廣體貼的心思,如「S身上的包袱是你們這些有家庭照顧的人

不能想像的,不要嫌他慢,他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走得快而是走得穩,等他學會穩住腳步,你們誰也追不

上」。一方面告訴孩子沒有父母親的孩子多麼辛苦,另則讓孩子知道當這位同學克服孤苦的傷痛站穩時,

將會展翅高飛。接下來的故事寫道: 「對一個媽媽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生了小孩自己卻被死神抓走而

無法親自照顧,孩子哭了,無法抱他;孩子餓了,無法餵他。如果可以,媽媽的靈魂一定哀求死神……如

果你能憐憫他的不幸,善待他,S媽媽一定很安慰……」這份設身處地的同理心,讓疏離的道理變成真實

的感動。

至於送鏟子是為「有一天媽媽不在世上而你的心傷得戶瘡百孔,屆時,希望你想起這把鏟子,一鏟一鏟

地填補心靈裡的坑洞,在不為人知的時刻,全心全意修補自己」,兩者相映,在無常之中飽含每位母親

對子女的不捨與疼惜。每樣禮物看似尋常,卻因作者深意的闡釋而貴重,所表現文字的創意與美感,也

在看似布帛菽粟中涵蘊著宏遠旨趣,如起筆與末句的太陽圓融而明亮。

以上文章都可提供教師在閱讀後,以延伸活動的方式,讓孩子能感受父母親的教導,能適時以行動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