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12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 编辑部 ) [email protected] ( 发行部 ) [email protected] ( 行政部 ) [email protected]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免费 第95期 FREE COPY 每逢周六出版 2014年8月30日-2014年9月5日 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精彩内容 华人似乎有必要 再进一步认识了解马 来西亚—好的和坏 的,美丽的和丑恶 的。不认识不了解, 就没有资格说爱这个 国家。 MOOC慕课——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新机遇 欢庆我国独立57年, 有了解才有爱 网络壮大电子商务 网购标榜时尚消费 6-7 2-3 10-11 马来西亚... 爱的诞生地

Upload: chinese-weekly-msia

Post on 02-Apr-2016

28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0 download

DESCRIPTION

* 欢庆我国独立57年 有了解才有爱 * 主权问题举世纷扰 香港如何自处 * 网购标榜时尚消费 * 砂火箭自诩有自主权 或与党中央唱不同调 * 慕课MOOC 马来西亚华教的新机遇 * 揭开西式民主质量的恶化(上)

TRANSCRIPT

Page 1: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 编辑部 ) [email protected]( 发行部 ) [email protected]( 行政部 ) [email protected]

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免费

第95期FREE COPY

每逢周六出版

2014年8月30日-2014年9月5日

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精彩内容

华 人 似 乎 有 必 要再进一步认识了解马来 西 亚 — 好 的 和 坏的 , 美 丽 的 和 丑 恶的。不认识不了解,就没有资格说爱这个国家。

MOOC慕课——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新机遇

欢庆我国独立57年,有了解才有爱

网络壮大电子商务网购标榜时尚消费

6-7

2-3

10-11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Page 2: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2

种族政治是我国政治稳定的元素

换句话说,种族政治是我国争取独立的基础,同时也是维系我国政治稳定的重要元素。对这样的说法,很多华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华人,可能会深深的不以为然。

个人的想法与现实,毕竟还是有一大段距离的。最能说明个人想法与现实差距的,就是对1969年5.13种族冲突的事件的反应。

我们时常看到,许多华人都会以为,现在经济那么发达了,有钱人的马来友族越来越多,马来西亚不可能再发生类似5.13的事件。因为有了这样的看法,他们倾向于把任何提及“5.13”可能重演的人,当作是对华裔选民的恐吓,为得是让他们因此不敢投选国会反对党。

我们不能否认这的确是存在可能性。然而,把所有的有关言论当作是恐吓,恰好反映了我们潜意识里还是“小生怕怕”,而不是“初生之犊不怕虎”那种心态。

“小生怕怕”的情况是:你希望历史不会重演,但并不排除历史会重演。至于“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情况,就是你根本就不怕种族冲突会发生,大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慨。两种情况稍有不同,但都有个共同点:它们不能为种族冲突不重演打包票。

可是,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先把矛头指向“提醒”我们种族冲突会重演的人,并要求有关方面采取行动对付有关人士(有者甚至建议以煽动罪名提控他们)。这不免让人好奇:如果真的不相信种族冲突会重演,为何不把这种“恐吓”当作是耳边风?如果相信言论自由,为何不能让他们有发表言论的自由(至少,提醒我们说会有种族冲突的人没有说他以种族之名号召种族对决)。

一小撮人唯恐天下不乱

事实是,没有人能预测种族冲突不会再发生。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马来西亚各个民族,是不会想要种族冲突发生的,但我们不要忘记社会里肯定就存在一小撮人唯恐天下不乱。他们在等待机会。

法律(即使在某些人眼里是违反人权和法治的法律)的制定,主要原则是保护多数人,惩罚少数人。此外,法律的反应是“后知后觉”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个人被怀疑或者明显的违反了有关法律,才可能受到制裁,秉承的是在还没被法庭定罪之前,大家都是无辜的原则。

也就是说,在种族冲突还没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谁会是始作俑者。往往,一件看似小事的事件,会演变成冲突事件。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各种族就不能存在积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本身能够做些什么以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上面所提到的把矛头对外不对内的做法,对防止种族关系朝良好方向发展并不会有多大的帮助。此外,动辄替人家盖“种族主义”的做法,对我们了解种族政治其实并不全然是坏事形成极大的阻碍。

以马来西亚为例,种族政治对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能。也就是说,在谈种族政治问题时,我们不能先把它标签成“落伍过时”,而认为我国的政治应该超越种族。这样做,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对华人而言,就等于是“自毁长城”。

道理何在?首先我们有必要知道一个非常基本的常识:我国的联邦宪法的第153条文阐明最高元首有责任捍卫马来人以及沙巴与砂拉越的土著的特别地位(包括设定公共服务、奖学金以及执照等配额),以及其他社群的合法权益。此外,第152条文阐明马来文为国语,但是人们没有被阻止使用、学习或教授其他语言。

要求民联承诺修改153条文

华人若是真的要“超越种族”的话,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强力要求民联三党承诺,如果在国会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国会议席,必定会提出修改上述条文,并说服最高元首御准(要修改第153条文,过了国会这一关,决定性的一关在最高元首)。

这样一来,改朝换代才会有一点实质。要不然的话,即使民联执政中央,也仍然会萧规曹随,执行类似现在国阵政府的政策,华人要受到“公平对待”的梦想,仍然只是个梦想。

专 题

欢庆我国独立57年

有了解才有爱

57年前的8月31日,一个新的国家—马来西亚正式诞生。与从殖民地手中获得独立的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通过和平的方式争取独立的。更加特别的

是,我国能够和平的方式取得独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三大种族能够在政治上展开合作而获得英国的信任。

Page 3: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3

专 题

毕竟,民联三党如果真的执政中央,制定法律和执行政策,是不能与宪法背道而驰的。

许多华人可能不知道,政府实行的“种族歧视”政策的根据在宪法(至于30%的固打制度,并没有明文规定,可以高于30%,也可低于30%)。把现任政府强行推行带有“歧视”的政策归咎于某些政党,持平而论是不符事实的。

因此,要废除华人认为不公平的对待,华人有必要要求倡导“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追根溯源”,通过国会程序废除这些“歧视政策”,而不能再让该党只是继续挑起华裔对政府政策的不满。因为宪法的相关条文没有修改,华人也只能继续对政策表达不满或者怨恨—即使在民联三党执政,情况非但不会改善,而且可能会变本加厉。

用武侠小说的术语来说,华人不能再满足于行动党及盟友的“花拳绣脚”,而是要求它展示扎实的基本功。

经过撤换雪州州务大臣风波后,民联三党已经没有道德制高点来反贪污腐败、反朋党裙带风以及贯彻透明问责。况且,这些课题是普世的课题,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西方先进民主国家,亦被这些问题困扰。民联三党没有特别的能耐,已经不是秘密。

这证明了,讲容易,要做却是非常的难。

华人超越种族政治

“自毁长城”

这个难处,还在于华裔一方面讲要超越种族,另一方面却要强烈捍卫华人这身份认同的矛盾。这就是我为何说华人“超越种族政治”的意愿是“自毁长城”的第二个理由。

假设华人要超越种族的心愿是真的,那么我们要自问一个基本而却至关重要的问题:友族愿不愿意“超越种族”?最高元首愿不愿意放弃其捍卫马来人以及砂沙两州土著“特权”的责任,对所有族群一视同仁?最高元首愿不愿意放弃其作为伊斯兰教守护者的角色?

显然的,马来族群对维持某种族特色,并没有放弃的意思。事实上,绝大多数华人也并不愿意放弃华人的身份认同。

如果你对这一点有疑问的话,不妨老实的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华人,尤其是华裔政治人物以及所谓的知识分子,认为种族性政党不应该在马来西亚存在。那我们的问题是:既然你认为种族政党,也就是单一种族组织不应该在马来西亚存在,那许多华人社团组织,是不是也应该被关闭或者广招非华裔加入?

我们都知道,政党与社团的职能虽然有差别,但它们都是社会组织。一些自以为开明的人士设了一个前提,认为我国的种族政治普遍存在是因为有种族性的政党存在,把种族性政党列为非法,种族政治就会销声匿迹,就不会有种族问题。

通过种族政治化解矛盾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社会,各族有必要承认彼此维系族群特征的基本人权,并接受其为马来西亚人的共业(共同的宿命),发挥各族的正能量,把种族政治当作是化解矛盾的平台,而不是加激矛盾的武器。

我国第57个国庆的主题为“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MALAYSIA……Di Sini Lahirnya Sebuah Cinta)。用一马来俗语tak kenal maka tak cinta作为对国庆主题回应,华人似乎有必要再进一步认识了解马来西亚—好的和坏的,美丽的和丑恶的。不认识不了解,就没有资格说爱这个国家。种族政治就是需要更深入了解的课题。

应不应该列种族社团非法?

要是这假设成立的话,那许多种族性的社团组织,是不是应该列入被禁的范围内?我们不敢说这些组织是培养种族意识的温床,但我们可以说他们对维系华人在这个国家的族群身份认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作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华人,你愿不愿意放弃你的“华人性”,也就是你的华人身份认同与标记?所谓的“华人性”,有些是你无法改变的。例如,你的肤色。其他的“华人性”是在你成长过程中模仿、浸染以及学习获得的。例如,语言、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等。

如果真的“超越种族政治”,华人需要做的是把这些身份认同隐藏起来。但这可能吗?即使你是单方面的认为自己讨厌种族这标签,你能改变他人对你的标签吗?

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华人接受母语教育,是联合国规定的人权,那你认不认为维持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不是一种人权?我们在华文报章上时常看到“民族大义”之类的论述,例如华人学习母语,天经地义、华文教育是华人文化的根、一直担心政府关闭华小。某些政客说华文小学造成种族不团结,这我们不敢认同。但你无法否认的是,华文小学(甚至是华文独立中学)却在加强华人意识(“华人性”)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华人把人权与族群分开谈

我国华人社会把人权与族群分开来谈而不自觉,是导致许多人因此存有“超越种族政治”的幻想。维持本身的族群认同(族群特色)本身就是人权的重要部分。接受母语教育如果不是为了维系华人的特色(对大多数华人而言),难道是完全因为经济的考量?

总之,从独立到现在的发展来看,种族政治是不是我国少有的数宗种族冲突的根源,是值得怀疑的。但是,种族政治在确保我国长时间的稳定发展,却是可证明的事实。因此,我们说华人要超越种族政治的言行不一,可能是要“自毁长城”。

Page 4: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4

主权被国际强权否定

而且否定的理由不一而足,像战犯问题,国际法公认的国家元首代表而不能被国际当成犯罪者来审判与定罪,但却被纽伦堡大审判与东京大审判首创案例,尽管德国政府领导人希特勒已自杀,其政府要员,日本政府领导人东条英机与其重要阁员与将领被当成战犯在这两大国际法庭中受审並被判为战犯而处死;又像人权问题,只要联合国通过大会与安理会的决议,便可把国家领导人抓拿归案在国际法庭受审,若判定是侵害人权法,便可援引国际法,判予死刑,这种案例过去几十年有好几宗。

又像近年的反恐问题,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在第一时间便自行定夺,挥军打垮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作出军事佔领后,即时建立另一个政权,虽然美国的行动有其三几个盟国参与,但却没经联合国讨论与授权。美国打垮伊拉克的政府活捉及后来吊死萨达姆,同样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

美国对阿、伊两国的军事佔领超过10年,过后也因为藉反恐为名,美军四出作出军事侵击,也都未经联合国授权,像派出三架直升机夜间深入巴基斯坦,就地杀掉奥萨马 • 宾拉登及其守卫,事成扬长而去。美军行动未取得巴国政府授权,照国际公法,这是侵犯了巴国领土主权(在巴国执法,否定了当事国拥有立法与执法最高权力、他国不得否定的国家主权)。这种做法,自美建国以来,不断对墨西哥与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做出同样的事,自行派军或警深入将嫌疑犯处决或抓拿到美国受审,因为做惯了,也自行正名‘紧追’(hot pursuit)。

“强权便是正义”在作祟

除了这三大问题经常会将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国际原则打破,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国际法的漏洞,不如说是‘森林法则’下的“强权便是正义”在作祟。过去殖民地的形成,便是由强国四出到世界各地作出军事佔领与劫掠,迫使弱势民族只好寻求其他强国保护,这些保护与被保护者的关系便成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自1962年联合国通过终止殖民地法例以来,尽管殖民地之名已除,但是殖民地之实仍然在国际盛行,以军事保护之名义而变相地存在。因为这些弱势国家的政府无法有效管制其人民(分裂)与土地(安全),被形势所逼而使然,也因此而失去主权之实。

这也是主权可以在概念上很清楚界定,即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土地与人民拥有最高的立法与执法管治权,这个权利由该国政府执行,外国的政府与个人不得加以干预。而国际间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与其立法可以拥有超越他国的权利,也没治外法权。可是概念可

以清楚,实践起来却可以出现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对法律的持态可以是有人会遵守法律,视之为神圣不可侵犯,有人却视法律为无物,任意加以侵犯。在一个社会如此,一国如此,在国际间也会如此,即使因为想减少国际间的无法无天而成立过国联(League of Nations),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强国侵吞弱国而告失败,战后再成立联合国,但世界仍拿列强没办法。侵犯主权的事还是层出不穷。

外国势力介入国家分裂

这一来因为主权实践起来,其完整不受侵犯常被破坏,国家的完整不受侵犯也成了大问题,爱国的事也就因此衍生出种种问题。尤其是在近代民主竞选政府的制度盛行下,朝野政党能彼此遵守选举游戏规则,政权轮替顺利,国家不会因为朝野政党势不两立而又反政府变成国家分裂,这时往往各走极端,各自寻求外国势力恶化对抗,这是当前国际惯见到的局面,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南北韩、乌克兰、南斯拉夫、等等,或轻或重的国家分裂。国家认同分歧,国家效忠也出现南辕北辙。

除了国家分裂衍生主权一分为二的爱国问题外,还有人权、治权问题、移民、难民、区域组织等也都是削弱主权的因素,从而衍生出爱国情怀被淡化,影响到国家认同整合有困难。对于某些国家来说是统一的大挑战。中国就是其中一例,尤其是香港,可以说是给中国隐藏着的爱国问题多到举世无双。兹试简析如下:

后殖民地的国家认同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经由殖民地统治后,后殖民地的国家认同一般都会有问题。

香港所看到的有移民潮,申请外国公民身份回流香港,领取“英国海外国民”(BNO)续住香港,持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还有不明人数的港人拥有外国国籍秘而不宣(多是容许双重国籍的国家,但中国不容许,因而不便现身)。

所有这些案例(cases)都因各种原因而放弃或准备放弃中国国民的身份而有此种有“去中国化”身份的措施,移民他国是直截了当的放弃中国国籍的做法,领取BNO或领取他国民身份回流香港者,是基于手上握有“太平门”出路的想法。至于持有台湾“中华民国”的国民身份,因为两岸分裂,统一前途未卜,因此这些人的国家认同也存有变数。

其次要指出的是一个主权下分为两个治权,而且两个治权的制度差异又很大,国家认同易生变数。

纵目天下

香港如何自处郑赤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院长、

马来西亚政党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的构成有四个条件,即领土,人民,政府与主权,缺一不成为国家。在这四个条件中,唯有主

权在人们的心目中概念较为模糊。举例来说,在我将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讲解这四个条件,学生对于前三个条件,一听便懂,考试时也不会搞错,唯独主权一项,常常有不少学生没法答或答错。这也难怪,在四个条件中,也唯有主权一项,最容易被国际强权所否定。

主权问题举世纷扰

Page 5: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5

纵目天下

香港自1997年主权回归中国以来,在一国两制下,最易引起争拗的是司法独立的问题。由港英时代过渡来的是最高法院法官,他们本身不但是外国国籍(不被要求一定是中国公民),连他们手上执着的法律也是从英国承传下来的普通法,和中国的“大陆法”南辕北辙。中国既拥有香港,在主权完整的概念下,中国的法律理应成为香港唯一无二的最高法律,可是在中国主动承诺“一国两制”与“港人治港”的《基本法》条文下,中国法不代替普通法,中国法官不来取代外国法官。如此由外国法官采用外国法治理中国拥有主权的香港,尽管《基本法》也有条文写明中国体现香港主权的落脚点在人大常委握有香港最终的释法权,即使如此,香港的终审法院的最高法官与法律界不少人有所保留或抗拒,最近更因法官应否“爱国爱

港”而大有异议。

这问题邓小平为首的中国政府不是没有认识,而且还声明“一国两制”在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下是举世首创,但为了让主权和平过渡维持香港安定繁荣,才定出五十年原有制度不变的宽容,外国法官用外国法治港,也不是不知道,也没强求入籍中国,不是中国公民会成为问题的是他们不要因为是外国人而对其司法工作也有异心,对其司法工作缺乏忠诚,爱国问题才会尖锐化。因此,外国人在港执行主权那么敏感的工作,理应对爱国的问题低调面对,何况中国既容许这办法继续下去,本身就是一种不计较那么多的表态,双方有所包容才是双赢的办法。

除上述两点外,其他仍有不少问题,限于篇幅,以后有机会再行讨论。

香港仍然沿用英国法律

小知识

普通法与 大陆法

的差别

普通法系又名英美法系或英国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判例法为法源的,主要是英国及曾经为英国殖民地的国家(包括美国)使用。大陆的意思是相对英伦三岛来说的欧洲大陆,大陆法系又名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主要是曾为法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使用,也包括日本,泰国,土耳其等国家使用。

中国现在实行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又称罗马法或民法。而香港则根据《基本法》第八条,继续保留原有的英国统治时期采用的普通法,也称习惯法,又称海洋法。

大陆法重视法典普通法与大陆法同时注重公义丶民主和自由等价值,但在法

理及实行上,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大陆法的源头,是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即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Iustini-anus I)重新汇编古罗马法,於公元529年颁布一部名为《民法大全》的法典。把法律系统地集结,重新编制成法典,这个过程称为法典化(Codification)。法典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令法源(Sources of Law)更加明确清晰,这亦是大陆法的最大特色。

普通法引用判例普通法的雏形则成於12世纪。当时英国国王亨利二世(Hen-

ryII)统一法院,把法院案例定为正式法源,确立遵循先例(Stare Decisis)原则。为方便引述案例,主要法院的判例会笔录於案例录编(Law Report),诉讼律师亦会引用当中案例作为辩论根据。普通法也有法典化的条文,即成文法(Statute)。经国会通过的成文法可以推翻任何判例,这又称为「国会至上原则」(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在普通法,若主要事实相同,下级法院必须跟从上级法院判例。最高法院的判例可以约束其他任何法院,它可以推翻下级法院判决,也可以推翻自己以往的判决。法院若不想遵循判例,往往会花大量文章判别(Distinguish)案情,使其不依判例合理化。

大陆法则没有遵循判例原则,认为遵循案例违反了法官只释法不立法的三权分立原则。判例只具参考性,没有约束力。可是,为了令法律更加明确,人民更易适从,法官判案有时仍会引述有关案例,作出相同的判决。

普通法:解释法律等同立法两个法系对法院的法律解释权也有不同的见解。在普通法,

由於判例对以後同类诉讼有约束力,所以解释法律的本质等同立法。在普通法下,「解释」法律就是运用司法酌情权(Judicial Discretion)透过判例订立法律,所立的法律就是判例法(Case Law)。因此,法官会按需要对法律条文,在其判词中作出大量解释。

在大陆法,法官则依照立法原意,应用法律(Applying the Law)判案,所作的解释并无法律约束力,法官亦没有「发展」法律的角色。由於大陆法法官对法律的解释,只是应用原则而非订立新法,所以更符合三权分立原则。他们在判案时,也比普通法法官更加重视立法机关的立法原意。当大陆法的法律条文有含糊时,厘清的责任落於立法机关而非法院。大陆法的判词只会陈列有关条例丶事实概要及判决,而不会作大量的法律解释,所以判词比普通法的相对较短。

普通法比较被动

除此之外,普通法跟大陆法对法官的角色看法亦有不同。普通法法官的责任只是确保公平审讯,衡量双方法理证据,从而作出判决。因此,不少法学者比喻法官的角色为中立裁判(Ref-eree),因为他的角色比较被动,审讯内容主要由律师带动。然而,大陆法法官会对案件作出具体调查,审判的目的是找出真相,法官不会扮演旁听角色,而会主动地审问证人及审查证物。

总之,普通法与大陆法各有特色。普通法的法官因拥有法律的最终解释权,因此法官的权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大;大陆法则更符合三权分立原则,法源亦比较清楚。

Page 6: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6

关山渡

网络世界

至2010年时,我国网上零售业估值44亿令吉,增长不过7.1%,或许要等好多年,才能超越百亿大关。著

名的线上交易支付平台“贝宝”(Paypal)预测,到2015年时候,我国电子商务总值将达到57亿6千万令吉,大部分为跨境网购形式,热门货品类型有服饰、游戏及旅游服务等。

网购活动未来还需打破局限

一般的网上调查说,网购群体中,70%集中雪隆区、槟城及柔佛南部。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网络渗透率偏高的城市地带。而以年龄划分,25至35岁的网客,占了网购的43%左右。这证明,我国的网购活动,尚有一定的州属地域,以及年龄阶层局限,未来需要打破这种鸿沟。

网购的基本操作简单,浏览专门网站,设有分门别类的产品资料,例如外观、性能、价格等,还可以与其他购买者互动,参考他们的购买心得,再自行比较选择。网购网站,先要求潜在客户,注册一个账号,填写基本资料,即可以进行交易。网页设计,倾向亲和简便,客户只须按键表示有意购买,然后加入“购物篮”中,便是一宗网购成交。

当然,付费程序也有多种选择,信用卡是最普遍方式。此外,利用私人企业的付款平台,或是汇入银行户口等,也是热门选择。付款之后,只须等待1周至2周左右(国外寄货),或是数天之内(国内快递),就可以接领货品。如果中途遗失,邮递公司将负责赔偿损失,一切都有所保障。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指出,2013年全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共突破10兆人民幣(约5兆令吉),比前一年增长26.8%。其中,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即占1兆8500亿人民幣(约9400亿令吉),比前一年增长41.2%。这些分析结果,我国市场如小巫见大巫。

中国网民之多,全球居冠。除了一般网民热爱网购,淘宝网专

页开店买卖,也成为一股热潮。不仅如此,社交网媒如微信(类似WeChat的聊天平台),经打造成网购代号,不但可以买卖货品,也有银行服务、手机话费加额、预订德士、选购电影戏票等等,这又是网购从实体货品,扩大到服务项目的一大进展。

网购商机无限争优惠价格网购除了联系买卖双方,也产生商机无限,其中一类就是上面

提及的代购中介。他可以组织团体集购,可向商家争取优惠价格,也能从汇率换折中获利。代购工作不简单,首先要非常熟悉市场,并拥有网络人脉。处理订单方面的知识,如邮递手续、报关程序、付款细则等等,都不能欠缺。

成功的代购中介,拥有自己的专属网页或面子书,与客户建立互动关系,随时随地为“淘宝一族”解答疑问,并参与热门课题讨论。除了这样,与同道交流,共享重要讯息,累积宝贵经验,帮助许多创业者网络大展拳脚。

东南亚地区如我国、新加坡、泰国及越南,网购商务正蓬勃发展。国际网购企业,纷纷看到商机,设立区域物流和托运一站式服务,让网购从个人形式,扩展到中小型企业。商家利用网购,搞进出口业,扩大生意规模,许多人搞得颇有声色。

网购有没有任何弱点呢?有,且不少。根据许多网购回馈,不比逛街橱窗购物,网购货品无法看到、摸到或是试用试穿实物,缺乏真实感。而有些服务订购,例如机票或旅游住宿,需要提早规划,让人感到受约束有压力,抵消低廉价格的乐趣。

网购满足人们的“血拼”现实心态,可提供的货品种类繁多,有些舶来品还未在本地市场销售。然而,有正面必有反面,网购存在一定风险,如果沉迷网络网购,加上自制能力薄弱的话,挥霍成性,购买多余奢侈品,成为所谓的网奴,只是迟早问题。

网络诈骗,则是另个棘手问题,不容易解决。

今年7月中,Paypal公布我国市场的网购调查结果,很有参考价值。这项调查,集中在网购消费心态,共访问1020位受调查者,年龄介于18岁至45岁之间,并曾于过去6个月内,参与网购交易。数据显示,73%受访人承认,至少每月网购一次,46%以小型移动平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交易,56%受访者承认,过去3个月期限中,网购花费超过2百令吉。

网 络壮大电子商务购标榜时尚消费

网络信息革命,让电子商务一日千里,彻底改变商业社会的面貌。今天,网购取代传统的逛街购物,成为一门时尚消费的

象征。网络有互动互利、打破时空隔阂的特点,用在商场上,让人足不出户,即可购买任何的有形货物,也包含无形的服务商品。买卖交易成交,一切只在弹指须臾间......

网购的通行,让许多小资本创业者,有能力在资本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拥有自己的网上商店和拍卖专页,从而实现梦想。凡有订单才办货,让他们资金流动伸缩性大。他们提供的网购服务,协助消费者免除舟车劳顿,不必消耗太多时间,有时甚至协助讨价还价,拉低价格,做到皆大欢喜局面。

Page 7: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7

网络世界

需坚持便宜莫贪原则

另位有网购经验的女学生,见展示的某美国名牌手袋,竟然比原价便宜一半,卖家解释说,这是豁免税务所致,因此怦然心动。结果收到货品,才发觉属于山寨膺品,退货又受刁难,骗徒还要她交上鉴定证明,此时惊觉进退两难。这证明了,网购要坚持一项原则:便宜莫贪。

网购货品若是属于违禁品,买家可能惹上法律官司。不久前,3名中学生经由国外网站,试图进口5支仿真枪械,以及塑料铜制子弹,结果在家中被捕,随后获得保释候审。一般上,网购的货品,在机场或码头关卡,即受当局检验,包裹可用X光侦查器得知,是否鱼目混珠,违例者绝对无法得逞。

我国1967年海关法令135条文说明,凡入口走私货,可被罚款不超过货物价格的两倍,或1万令吉,视何者为低。若货物价格无法估计,罚款将不超过1万令吉。此外,入口违禁品,法官将斟酌情况如犯罪记录,再裁决惩罚,被告可面对监禁。根据一般标准作业,有关货品将被充公。

所以,网购买家需要清楚记得,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从国外购买任何产品。由于我国法律与外国者不同,某些违禁品,可能国外合法,但国内却受法律禁止。这种情况下,外国卖家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本地买家,即使通过网购,也该了解货品是否可通关,甚至有些货品,需要缴纳税务,绝对不可忽略了。

我们知道的,凡是毒品、伪钞、气枪(BB枪)、色情刊物光碟、印上可兰经经文的服饰、避弹衣、刀剑、致命武器、爆炸物等,一律不准进口。统制品如白米,特别物品如植物、宠物、禽畜、药品、肉类等,则需要入口准证,及向当局报备,不然也是无法从国外网购的。

总而言之,网购属于一门新兴的领域,未来前途,与不断膨胀发展的网络并行。商家开门做生意,绝对离不开电子商务。个人消费,也逐渐利用零售网购方便,搜集心头好,这是世界趋势,无法再改变的了!

最大隐忧个人资料被窃网购消费人最大隐忧为何?有58%担心个人资料被盗窃,或受不法分

子诈骗;23%质疑信用卡资料外泄予陌生网站,产生安全顾虑;9%烦恼货不对办;6%挂心货物损坏;剩下的4%,则有其他担心理由。

同样的调查却揭示,虽然网购充满未知数,但只有接近11%的受访者,真正成为诈骗案受害人。多达28%受访人,遇到一些困扰情况,例如货物未寄到,或是寄到但已损坏。其他不愉快状况有,付款程序延误或有落差、征收过高费用、未实报隐藏费用、无法退货等等。

值得探究,一些负面经历,负责者不在网购买卖双方,而是扮演中间人角色者,即物流递送单位,或是托运公司,他们的安排欠佳,服务恶劣,结果破坏网购形象。此外,譬如订购机票,也颇有争议,临时班机取消或延迟,都会对网购者,带来信心打击。

调查指出,网购物品方面,数码商品最受欢迎。其他如机票、酒店住宿、游戏软件、音乐下载,彩妆产品等,也是热门网购对象。至于最喜爱的网购国家,调查证实英国高居榜首,中国及美国共享次位。

回到网购诈骗问题,邻国新加坡警方,今年8月公布数据,上半年发生408起电子商务欺诈案,比去年同时期的96宗,猛升了三倍多,情况严重。检讨问题时,当局发觉,追查网络欺诈案面对许多阻碍,因为罪犯都躲藏国外,被骗的金额也汇到国外户口,除非有国际警察协助,否则查案困难重重。

早在2012年,我国武吉安曼商业罪案调查组揭露,警方接获49宗投报,指国际诈骗集团,冒充我国公司名义,设下网购圈套,让国外不少人上当,也严重影响我国电子商务信誉。而这一年中,发生的网购诈骗,多与拍卖交易有关,宗数多达1289,涉及款项1460万令吉。

提高防范意识杜绝网购诈骗杜绝网购诈骗,必须事前即提高防范意识。通过联系管道,与同道同

行发挥集体力量,一齐监视或观察任何买卖家,慎防不规则举动。而告发违法商家,网络上暴露其身份或商号,确实具有一定效果。

今年6月初,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拿督斯里张天赐,向媒体揭发一宗网购欺诈,受害者还被骗徒幽了一默。原来这位华裔青年,误信天花乱坠的促销广告,网上交付了450令吉,购买性趣用品即阴茎增大器,接收到的却是一幅放大镜,附有说明劝他“不得在阳光下使用”,令人啼笑皆非,也成全球面子书热传笑话。

张天赐劝请网民,网购需承担风险,例如有宗实例,买家购买的电器发生爆炸,害他住院长达45天。而这些电器中,并无官方的标准规格机构(SIRIM)认证,无法证明适合本地电流设备。他劝告若要购物,不能全凭说明或照片,最好能够亲身检验,货真价实,才放心购买。

报章报道,有年轻女学生,因为误信社交网站骗徒信息,以为可获低价二手智能手机,孰料被骗去辛苦储蓄的金钱。让她卸下心防范的主要因素,骗徒的手机专页,有关注者多达2万人次以上,因此制造一个印象,以为不可能是一夜腾空的老千公司,不料还是防不胜防。

Page 8: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8

砂火箭给首长好评及褒扬

对于阿德南沙登的友好、亲民和宽心对待在野党的积极态度,以现任党主席张健仁为首的砂民主行动党领袖,不断地通过新闻媒体给于阿德南沙登好评和褒扬。

砂民主行动目前有12位州立法议员,这12位州立法议员全部是华人代议士,他们所赢得的州选区全部是政治对手—国阵砂人联党所输掉的选区。

因此,政治观察家预测,如果砂民主行动在下一届州选举依然在华人/华裔州选区打败其传统政治对手—砂人联党的话,砂民主行动可能会以“该党最有华社代表性”,“为华社权益敢怒敢言”作为师出有名的政治理由,与砂国阵通过“精明伙伴”关系进行“双赢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还有,如果砂国阵主席阿德南沙登在“适当时机”向砂民主行动党发出“加盟”砂国阵的“邀请”,而砂民主行动党愿意为了“华社大义”和“华社前途”而“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来加盟砂国阵的话,那华人/华裔州立法议员比起砂人联党还来得多的砂民主行动立法议员,尤其是身为党主席者,是有潜能机会出任砂拉越第一副首席部长职的。

东马视野

马 顺

砂火箭自诩有自主权与党中央唱不同调或

在政治利益优先的情况需要下,砂民主行动党或可能会选择转码头,于即将来临的第十一届砂拉越州州选举之前或州选举过后,找借口与当

今执政联盟—砂国阵进行策略性合作,甚至于砂民主行动党也有可能“受邀”加盟砂国阵,取代其传统政敌—砂人联党在砂国阵中的政治地位和角色。

自从形象清廉、果敢、亲民的丹斯里阿德南沙登,于2014年2月28日从泰益玛末接手,出任砂拉越州第五任首席部长之后,就连连使出怀柔政策的“绝杀

技”,让一向来倚靠强打所谓贪污和滥权口号吃糊的砂民主行动顿时陷入老鼠拉龟窘境,不知如何出招应对民望正步步高升的阿

德南沙登的以柔克刚攻略。

州议席补选胜利首长民望上升

身兼砂州国阵主席和砂土保党主席的阿德南沙登在走马上任砂州首长后,统领州国阵老大—砂土保党,在砂拉越万年烟州议席(泰益玛末

原来的州选区)补选战役大获全胜,名望骤然上升,奠定并巩固了其政治地位。

回顾阿德南沙登在上任第五任州首长以及紧接下来的万年烟州议席补选战役开始,就施展其不同凡响的政治作风和气度,让作为砂拉越最大反对党的砂民主行动党感到招架乏力,招招感觉如泥牛入海,现举例说明:

(一)阿德南沙登自我强调是“全民首长”,照顾全体砂拉越人民的权益和福利,获得人民认同。

(二)阿德南沙登敢于公开说砂拉越已有砂土保党,不需要巫统东渡到砂拉越。

(三)阿德南沙登以砂州首席部长身份,于2014年5月,在砂拉越州立法议会代表州政府言明:砂拉越不会落实伊斯兰刑事法。

(四)阿德南沙登声明动用砂拉越自主权,拒绝来自境外的宗教和种族极端和偏执份子进入砂拉越,确保砂拉越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五)朝野州立法议员于2014年5月通过砂拉越州立法议会,一致议决支持以阿德南沙登为首的砂州国阵政府,向中央政府要求把现有给于砂州的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税金,从5%提高到20%。

(六)阿德南沙登宣布州国阵政府拨款100万令吉,作为已故砂民主行动党前主席黄和联的医疗费,并在黄和联病逝后亲临丧府吊唁黄和联,并赞颂黄和联是优秀人才,为砂拉越作出贡献。

(七)阿德南沙登大方接见在野党人民代议士访问团,并表示希望和在野党保持良好合作,乐意聆听在野党提出的见解。

(八)阿德南沙登亲自接见并与砂拉越华团、华教团体代表举行对话和交流,倾听华人社会心声,对华社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表示关心。他正积极协助砂拉越华文独立中学持续努力落实“以地养校”计划。

(九)阿德南沙登希望华裔/华人选民回流支持国阵的华基政党—砂人联党,以便如今仍然悬空保留给华人/华裔的砂州副首席部长职空缺,将来能尽快获得填补。

Page 9: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9

东马视野

阻巫统东渡或是“加盟”国阵最佳理由尤其是砂民主行动党与砂国阵联手壮大政治力量,阻止巫统从

西马东渡到砂拉越,挽救和维护“砂拉越人民的砂拉越”,可能是砂民主行动党“加盟”砂国阵的“最佳理由”。

纵观当前的政治形势对砂民主行动党明显不利,民心可能倒转向国阵这边,下一届砂州州选举,砂民主行动党现有把持的12个州议席,如果倒输一半给砂国阵一点也不奇怪。早前的霹雳州安顺国会议席补选,霹雳州民主行动党候选人倒输超过7500张选票,就是一个实际例子。

如果人民认定民联三党没能力、没机会打败国阵,加上全国民联内讧,雪兰莪州大臣危机负面因素巨大发酵,选民不再指望民联上台执政的话,对在野党联盟—砂民联老大的砂民主行动党,将失去信心。

当华人/华裔选民冷对民主行动党,当砂州州选时,外地选民将不踊跃返回砂拉越履行投票义务,或者那些原本支持民联的本地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对民联/民主行动党失望而不出席投票或投废票的话,砂民主行动党现有的12个州议席有一些显然岌岌可危了。

对此,砂民主行动党为了在下一届谋求其它政治出路,或为可能的败选预选找替罪羊,砂民主行动党主席张健仁于2014年7月20日,代表该党与砂民联的另两个盟党—砂人民公正党、砂伊斯兰党摊牌,借伊斯兰刑事法课题猛轰盟友,还恫言退出砂民联,相信大家心里有数。

强迫盟友让出更多非华人选区

砂民主行动党这次突如其来威胁退出砂民联,是为了强迫其盟友砂人民公正党、砂伊斯兰党割让出更多在野党具有胜望的达雅和马来土著州选区/国会选区给砂民主行动党,以便砂民主行动党实现该党在砂民联一党独大的政治议程是吗?

如果民联共主和人民公正党顾问安华没机会实现首相梦,民联无法打败国阵,那砂人民公正党就没必要为了安华的首相梦而委曲求全,在选区谈判上对砂民主行动党的无理需索而让步,若 砂民联因砂民主行动党的威胁而一拍两散,砂人民公正党反而获得全面自由开打的机会,包括派出候选人到每一个城市华人区竞选,全面提拔生力军。

砂民主行动党捆绑砂民联来垄断几乎所有的城市华人选区,并成就了行动党赢得最多的城市选区,快速跃升成为砂民联的老大,这对砂人民公正党过去不断割让城市潜能选区给火箭,已经是一个痛苦教训。

砂拉越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砂民主行动党欲独吞全部城市华人选区和民联有胜望的土著选区,形成一个类似于砂人联党的议席结构布局,以备将来有一天契机来临时“加盟”砂国阵替代砂人联党的地位,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何况,砂民主行动党领袖一直自我宣称拥有“自主权”,到时候,民主行动党中央即使不认同,那也只好“尊重”砂民主行动党的决定了。

不断自称在全国民主行动党拥有“自主权”的砂民主行动党,借伊斯兰刑事法课题恫言退出砂民联的动机其实遭许多人质疑,而砂民主行动党炮打盟友的举动,也引起砂人民公正党、砂伊斯兰党的反击和驳斥。当然,砂人联党更挞伐砂民主行动党。

广大砂拉越人民对砂民主行动党恫言退出砂民联的政治动机产生怀疑,这些质疑包括下列:

(一) 伊斯兰刑事法课题属全国性议题,为何民主行动党不干脆退出民联,反而是砂民主行动党恫言退出砂民联?

(二) 为何砂民主行动党单独行动,而其它州的州行动党同志却没给于响应?尤其是同为东马的沙巴州行动党,反而强调沙巴州民联成员党将继续保持合作,为什么?

(三) 砂民主行动党曾于2001年3月同样借伊斯兰国议题退出“替阵”,以应付于2001年9月27日举行的砂拉越州州选举。

纵观第十一届砂州州即将来临,砂民主行动党在目前关键时刻又故技重施威胁说要退出“砂民联”,是自我塑造正义形象意图挽回可能流失的华裔/华人选民的选票吗?

(四) 砂民主行动党自称拥有“自主权”,可自行做决定,党中央不会干涉和会加以尊重,那其它州的行动党是否也享有所谓的自主权呢?同为东马沙巴州行动党也同样拥有所谓的“自主权”吗?“自主权”是砂民主行动党的“特权”吗?

(五) 砂拉越总人口250万,马来人土著穆斯林仅占约24%,砂伊斯兰党于2011年第十届砂州州选举仅仅竞选5个州议席却惨败(砂拉越总共有71个州议席),试问以马来穆斯林为主的砂伊斯兰党又如何能通过州议会宪政程序来修改州宪法或通过动议来落实伊斯兰刑事法呢?

为什么砂民主行动党要刻意挑最没机会落实伊斯兰刑事法的砂拉越来大做文章呢?

(六) 砂州国阵政府、砂人民公正党领袖、砂伊斯兰党领袖皆已表达砂拉越不落实伊斯兰刑事法的立场/见解,那为何砂民主行动党还要以伊斯兰刑事法来刻意诋毁自己的盟友,却不去攻击最大政敌即砂国阵老大砂土保党呢?

(七) 砂民主行动党是否预测到第十一届砂州州选将“盛极而衰”,将会输得很难看,可是又不愿意自己承认失败责任,所以才想出不考虑政治道德的计谋,利用伊斯兰刑事法攻击盟友,以便达到转移罪责给他人之目的?

(八) 砂民主行动党过去已通过砂民联来捆绑选区,成功为自己夺取绝大部分砂拉越城市华人州选区/国会选区。

砂火箭“加盟”沙国阵看似不可能,可是,其与全国火箭中央唱不同调子的政治作风,却显然是采取“亲国阵”来炮打自己人的两手政治策略,以图让自己攻夺更多政治资源。

砂民主行动党自称有“自主权”

Page 10: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10

他山之石

MOOC慕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各行各业都不断的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教育领域,随着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中文简译为慕课的推行,而发生了即将改变五百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势不可挡。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新机遇

山 客

课程开放、免费

慕课目前多数是免费,开放的,授课的教授多是自愿性质,学生上完课,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证明书。也有一些大学颁发正式文凭给考试及格的学生,也收取学费,但学费只占正式课堂上课的一小部分。

慕课目前正在全力的朝向完善发展,主要在下列几方面:

1。网络课程连接设计编排

2。授课方式设计

3。人与人的互动学习方式

4。网络教学与课堂的结合

5。考试方式

6。如何打分数

7。如何与就业市场连接

慕课的好处显著

随着慕课的发展及经历,慕课的好处有点而易见的有下列:

1。方便,只要有网线或WIFI即可

2。可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平板电视

3。随时随地可学习

4。可和世界各地学生同时上课,同时交流,大大有助扩展视野,迸发灵感火花

5。入学门槛低

6。免费或低收费

7。终身学习

8。教授可从网络中看到自己的授课方式,方法,并能不断从中改进

9。学生家长可以和儿女同时上课,或是看儿女的学习状况进展,对家庭教育帮助极大

10 。人数不受限制,一万,几千人同时上课都不成问题

加拿大的大学首先推出

慕课源自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与创新组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高级研究所联合推出,其设立宗旨是要为全世界的人,只要有心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通过慕课,就可以免费取得。

其后,北美洲的多家大学跟进。到了2012年,《纽约时报》把它列为“慕课年”,因为几家世界顶尖大学分别取得大量经济资源而使慕课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中最有名望的三个慕课课程分别为Udacity,Coursera,edx。

美国大学发扬光大

首先在2011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Standford Uni-versity)开了三个课程,不旋踵,报名的学生达到十六万人,接着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及密芝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合作创办了Coursera。

接着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创办了edx,至今edx的报读学生已经超过180万人,远远的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间大学人数。

edx的创办人、MIT的Anant Agarwal教授在接受专访时说,回忆起当年在印度的穷乡小镇出生长大,没有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在考大学入学考试时,共有30人同时考试,其中两人不及格,而他是其中之一。自那时起,想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成为他终生不渝的理想。

他又说,有一次凌晨两点在网上和一位学生互动时,他在准备输入答案时,由于他的打字速度慢,在他还没把答案打字完毕前,突然有一位世界某地的学生把答案输进网络,但答案不对。接着另一个某地学生又把答案输进网络。看此情形,Anant Agarwal教授乐得看世界各地的学生对此课题进行交流研讨,到凌晨四时,终于正确的答案出现了,教授说这两小时经验,令他深刻的体会到MOOC的没国界,不分种族、宗教、年龄,一个地球村的课堂教育。

Page 11: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11

他山之石

东亚国际与地区开办慕课

笔者上了一课清华大学的电子科课,只见教授采用了多媒体的方法教课,旁征博引,电子课再也不只是符号及弯来曲去的电路图,比起传统的课堂上电子课要生动得多。

在亚洲开办慕课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香港等教育发达的地方,可喜的是我国的私立大学Taylor University也开办了两个慕课,其中Entrepreneur-ship这一课,吸引了115个国家的学生,教授是Professor Dr. Mushtak Al-Atabi。

根据乐观估计,在二,三十年内,随着慕课的急速发展,传统的大学将会有一半面临关闭的命运。

慕课——我国华文教育新机遇

我国华文教育的现况是一则为喜,因为我国华校不只华族要进,连友族也踊跃报读,把华校课室都要挤爆了,可见我国华文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忧的是各华校面对校地,课室不足以应付需求的窘境。发展慕课,将可解决此窘境,并同时提供进一步发展壮大华文教育的新机遇。

首先,发展华文教育慕课的可行性很高,甚至是教育大趋势所趋,不能不往这一方面发展。

如果我国华文教育圈,充分了解这史实,并对我国华文教育的独特性深入的了解,那是很有机会发展出一个独特的华文教育产业,进军目前世界上的中文热市场。

慕课教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教育革命,尽早进入乃是刻不容缓的使命。

1

2

3

4

5

6

7

8

9

开办慕课,经费不高,基本上就是把老师授课录影起来。

提高收生人数,让众多进不了独中的学生能够进入。

可以招收更多的友族学生,此乃促进种族交融、和谐的大业。

放眼世界,把我国的华文教育发扬海外,东南亚的华裔约有三千万人,绝大部分都没机会接受到华文教育,我国华族属于少数民族,华文教育能够办到目前的水平,自有其独到之处,此独到之处,是比较适合东南亚的华裔学生。

我国华文教育在中华文化圈里,可说是奇葩,因为我国华文教育的授课,并没有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不像在中国大陆,曾经历过文革等的政治大动乱,教育随着政治大棒走。而台湾,也历经国共斗争,后又有所谓本土化,去中国化的政治因素而受到某些方面的遏制倾斜。例如,早年中国大陆学校接触不到胡适,林语堂等新文学运动时的大师作品。而在台湾,则不知谁是鲁迅,陈独秀等。我国华文教育反而涵盖完整。这资产形成了我国华文教育向外发展的优势。

学生人数的增加,可大大改善经费状况。

也可招请学有所长的人,加入慕课教学。

开办的课程可以更多元化,更灵活。

互动方式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创意,学习的兴趣。

什么是“慕课”?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

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简介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课程范围

MOOC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电脑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授课形式

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

测验

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五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Page 12: 第95期 57周年 马来西亚...爱的诞生地

Chinese Weekly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大马华人周刊

12

王绍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

政治与公共行政系主任

本来,无论在欧洲,还是在美国,“党 ” ( p a r t y ) 都 是指议会内政客们拉帮结派形成的小圈子,与中文里“朋党”同义。不过,进入十九世纪以后,随着底层

民众开始走上政治舞台,美国的政党政治出现了两个与别国显著不同的现象。一是美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社会主义政党(社会党,或工党、社会民主党);二是美国始终没有出现大众党(mass party)。

美国两大党是精英党

这两个特点显然具有相关性,因为社会主义政党一般都是大众党。但其它国家的非社会主义政党往往也采取大众党的形态。美国的两大党却始终都是精英党(cadre party),将大众政治参与限定在十分狭小的时空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研究现代政党著称的法国政治学家迪韦尔热(Maurice Duverger)把美式精英党看作落伍的象征,因为在他看来,大众党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

大众党一般有指导自己前进方向的党纲(Party constitution),有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有经常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而美式精英党却是“三无”政党:它们没有党纲,只有每次为竞选临时提出的政纲(platform);它们没有党员,只有在选举时把票投给某党候选人的“党人”(party affiliation);它们没有严密的党组织,只有为筹备下一次选战而搭建的平台。

美国政治教科书对政党的定义可能会让其它国家的学者觉得十分怪异,因为它把政党说成是一种“有组织的行动”(an organized effort),而不是一种组织。忆宁访谈的那些美国政治精英对此都见惯不怪、安之若素,显然是因为他们不具备比较视野。本书中接受访谈的肯-马丁对此欣然承认。

大众党的组织方式使得普通党员有可能影响党的走向,从而影响国家的走向。而精英党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它们只关心一件事,即在下一次选举中,本党政客能否上台。精英党希望看到的是粉丝型“党人”:选举时,召之即来,很热闹;选后,挥之即去,春梦无痕。它们为什么不要党纲、党员以及各级党组织的约束?这

大概就是奥秘所在。

在美国这种两个精英党轮流执政的体制下,绝大多数“党人”的作用限于每隔几年在选举中投一次票,其它时间便几乎无声无息,留下党派活跃分子或精英分子为下一次选举进行筹备(其关键是募款)。

全国大选选民选择十分有限

对这些“党人”而言,他们在政治上的唯一作用是在选举中,支持这个党或那个党的候选人。在全国大选中,他们的选择其实十分有限,要么是目前台上这个党,要么是几年前下台的另一个党。这好比朝三暮四或者暮四朝三,选民到底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如果他们把票投给其它党的候选人或独立候选人,那就等于浪费了几年才有一次的投票机会,因为那两类候选人几乎都不会当选。

而在绝大部分选区,“党人”的选择余地更小,因为两党通过调整各个选区的边界,划分出大量民主党人聚集区或共和党人聚集区(见对罗德里克-希尔斯、卡拉-希尔斯的访谈)。在“共和党”控制的选区,把票投给“民主党”是浪费;在“民主党”控制的选区,把票投给“共和党”是浪费。实际上,在绝大多数选区,选举结果早已在选区划分的博弈中就已经决定了。

虽然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也自称“政党”,但正如忆宁这本书所展示的,它们与其它国家的政党太不一样了。在政治学中,对各国政党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是欧洲学者,他们比较的对象也往往集中在欧洲政党身上。在欧洲学者看来,美国的“政党”应该入另册,不应与其它国家的政党混为一谈。反过来,美国学者似乎也不太会从比较的视角来剖析本国的政党。

欧洲的大众党也开始衰落

近年来,欧洲曾一度引以为傲的大众党也开始衰落了,其表现形式是各国登记为政党党员的人数大幅下降,各党党员占选民比重大幅下降,使得几乎所有欧洲政党都不得不放弃维持大众组织的假象。这种变化被不少观察者看作西式民主面临重大危机的证据之一。如果这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民主质量,美国民主质量可以说从一开始便不太高,因为美国政党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党员。

学者论述

(待续)

《探访美国政党政治》

揭开西式民主质量的恶化 上

在政治学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我自以为对美国政治是相当了解的。但赵忆宁的这本《探访美国政党政治》还是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一般所谓“

学术”著作和新闻报道中很少提及的东西。为准备这本书,忆宁采访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县、州、联邦三级的精英达五十人之多。不要说在中文世界,即使在英文世界,这种书也十分罕见。

中国人都知道美国是两党制。有些人认为,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是一种巧妙的制度安排:如果人民不满某党执政,他们可以把另一个党选上台。这样一来,所有政党都不得不对选民负责。据说,这便是现代民主的精髓。读完忆宁这本书,仍持这种天真看法的人恐怕会大大减少。